

魔都的老洋房成百上千,其中不乏美丽且有故事的。今天的主角,哥伦比亚22号(今番禺路60号)——“孙公馆”算得上是魔都最 “神秘”的古堡之一,60多年来,除了内部人员,极少有人能一窥其全貌。上生新所南侧一个面积近8000㎡(近12亩)的地块内,坐落着孙中山独子、国民党政要孙科的旧邸,建筑面积1051㎡,拥有7000多平的中式花园庭院!孙科别墅是一栋砖木混合结构建筑,从形体和立面来看风格十分丰富和复杂,西班牙、意大利复兴、巴洛克等多种建筑风格混搭得简直奔放不羁。南向属横向三段式设计,局部的古典主义对称手法,而整个形态则采用的是现代主义的非对称布局。红色的砖瓦、多变的窗框、平缓的屋顶……颜值十分十分值得吹上一吹!这座别墅室内也运用了很多尖拱以及圆拱等设计,整体有着别样的浪漫风情。内部不仅装修十分考究,保存也十分完整。卧室、客厅、书房等主要房间的地板全部用径切面花纹美丽,但加工却十分困难的红柳桉木镶嵌成席纹,有着十二分的古雅,带着上世纪的上海味道。别墅内部主要房间内都有壁炉,也是当时豪宅标配。上海冬季阴冷刺骨,当时能烧个炭盆取暖的都算家境殷实,住房条件好的,平常人家只能捂汤婆子。楼梯则全部用柚木制作,楼梯间的铸铁栏杆也十分唯美,楼道两旁有精巧的柚木护墙,护墙上凸出的花纹有多样的组合。楼梯间尖拱形的窗,不规则的五彩玻璃将阳光折射得格外缤纷动人。二楼门厅处有三个尖券门洞,两边以爱奥尼小柱作为点缀,它们除了起到支撑作用,仿佛又将时光拉回到古罗马时代。二楼主卧大盥洗室的拱窗与穹顶大气精美,卫生间内还有原装进口的浴盆,整栋楼内因为历次装修,原装浴盆已经是硕果仅存了。能将多种建筑风格完美融合,把孙公馆设计如此精美的人,是建筑大师拉斯洛·邬达克。然而,鼎鼎大名的孙公馆,一开始却并不是为孙科设计的,而是邬达克为自己设计,计划自己居住的别墅。1929年,当时的邬达克已经完成了焉息堂,卡尔登大戏院,诺曼底公寓等重要的建筑设计,即将迎来自己的黄金岁月。这时他有两个重要的建筑正在设计建造:邬达克住宅(孙公馆)以及慕尔堂(今沐恩堂)!就在这个节骨眼上,邬达克却遇到了问题(传闻资金问题或地块纠纷的都有),极有可能无法完成他最心爱的建筑之一慕尔堂。在这生死攸关之际,邬达克的一个中国朋友——孙科,向他伸出了援手。孙科对邬达克的帮助无疑十分重要,以至于为了感谢孙科,他将原本自己设计居住的别墅,以几乎是馈送的价格转让给了孙科先生。1930年“邬达克住宅”变成了“孙科别墅”。此后这栋别墅的命运和故事,就和孙科这个一代风云人物联系到了一起,曾经这里往来的都是上海滩顶顶厉害的人物。直到1949年,孙科别墅将孙公馆出售,迁往香港。孙科迁往香港4年后,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接手别墅。这个非同小可的单位,由于功能特殊,别墅变得格外特殊与敏感。接下来的60多年,孙公馆高墙紧闭,门禁森严,普通访客一律谢绝,神秘低调得仿佛从这世界隐身了。期间由于别墅作为办公场所使用,内部被隔成了许多个小空间, 室内路电线交错纵横,墙壁上涂覆的油漆也被层层覆盖,邬达克1930年时苦心营造的韵味与意境也在逐渐被破坏。直到2003年,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决定自行斥资,参照着老照片修缮孙科别墅,尝试将1930年营造而成的这个优美空间,作一次彻底的复原。这次的修复,也基本还原了别墅那份西班牙和地中海的韵味。2016年,万科用7000万向生物所租下了这个院子的所有建筑和地块20年的使用时间,孙科别墅也逐渐走入人们的视野当中。但是很久以来,大家也只能远远地观望,遥想当年别墅内的故事。现在,我们终于可以大大方方的走进去,声临其境地感受老洋房,感受上海滩的传奇了!——11月14日,孙科别墅经过修缮更新之后,将正式面向公众开放!首展“理想之地——上生·新所城市更新及历史文献展”随之拉开帷幕,将带你了解上生新所一路走来历程。近一周内预约已爆满,主办方会每天更新预约场次,拼手速的时候到啦!展览时间:2020.11.14-2021.3.14温馨提示:未预约、体温超过37.3℃(含)、健康码等防疫行程卡显示异常或未佩戴口罩的观众,暂不得入内参观。
(免责声明:本篇分享文案非广告,文案来源于shanghaiwow,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,我们立即删除,感谢支持喔)

欢迎个人转载内容至朋友圈,微信群
无需特别申请版权许可
-END-
强势关注,大胆转发
↓ 加小编,拉500人大群
免责声明:本网部分资料来源于互联网,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,只供参考之用不保证信息的准确性、有效性、及时性和完整性,不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建议。如您发现网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,请留言联系,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。